English

当硬盘成为“硬通货”,不能说的收益秘诀!

全球数据产业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变革。2025 年以来,AI 大模型的爆发让世界重新定义了“数据价值”——从训练样本、日志归档到数字孪生、视频分析,数据总量正以指数级速度增长。与此同时,中美贸易摩擦升级、半导体与磁头材料受限,使得硬盘制造成本持续走高,企业级 HDD 成为真正的“硬通货”。

市场研究机构数据显示:

| 过去 12 个月,企业级硬盘平均涨幅超过 30%-50%;

| 未来两年全球大数据中心扩建计划预计增加存储需求 40% 以上。

| 摩根士丹利最新报告显示:“HDD 行业进入‘长期走强’周期,上行峰值延至 2028 年”,直接把西部数据、希捷目标价上调 60%。

在经济复苏与 AI 浪潮叠加的背景下,“买硬盘”不再只是支出,而是一种战略决策。

如何让有限的存储投资带来更高的回报率?

鼎甲的七大核心技术:让空间创造收益

一套“减法”算法,让企业在硬盘涨价时代做出“加法”收益。

围绕七大技术能力,以下作详细说明:

| 多维重删技术

源端、目标端、全局重删、分布式重删特性,最大可减少 99% 的冗余数据。

| 纠删码( EC 技术)

在确保数据可靠性的前提下,优化冗余比例,释放 30%~50% 有效空间。

| 高级压缩功能

对重删后的数据再进行智能压缩,进一步减少存储占用。

| 永久增量备份

仅首次全量,后续只传变化数据,显著降低全备份占用空间与带宽。

| 多介质融合

在磁盘之外支持磁带、光盘与云存储,实现灵活分层与低成本替代。

| 线性扩容能力

可按需平滑扩容,系统自动监测空间并预警,降低首次投入与运营成本。

| 备份集生命周期管理

自动清理过期与无效数据,释放存储空间,确保数据资产持续“轻盈”。

鼎甲提醒:价格波动与供货风险双重加剧

当前存储市场正进入风险叠加期,这意味着:

⚠️ 硬盘和内存价格短期内仍将波动明显,供货周期可能拉长至半年以上。

| 鼎甲建议:

1.业务系统建设规划要提前,考虑到 IT 设备的价格波动因素,避免被动采购;

2.灵活采用多介质存储策略,降低对单一介质依赖;

3.以 “全面评估、按需采购、分步建设、精细化管理” 为核心原则,构建系统化、标准化、可持续的运营管理体系。

硬盘涨价不可控,但空间的效率与收益,可以被精确计算、被智能优化、被持续放大。

当硬盘成为硬通货,真正的收益秘诀,是让存储从成本中心,变成企业的长期价值资产。同时,鼎甲已在供应链与产能布局上提前做好应急策略——通过国产化供应体系、本地化备货机制及多层交付网络,确保在全球价格浪潮中依然能为客户持续供货、稳定交付、保障项目周期。

联系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