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十分钟生死考验:网络安全事件上报新规如何应对?
发布人:Marketing 发布日期:2025-09-17 10:32:42 点击数:191
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近日发布了《国家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办法》,将于 2025 年 11 月 1 日正式实施。
新规最大的变化在于:
● 重大、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,必须半小时内上报;
● 涉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事件,1 小时内上报;
● 其他网络运营者,4 小时内上报。
这意味着,一旦发生网络安全事件,企业的反应速度将直接关系到合规和风险。
《办法》把网络安全事件分为四个等级:
特别重大事件:
重要系统严重受损,大规模瘫痪,丧失业务处理能力;
或核心/重要数据、海量公民个人信息丢失或篡改,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威胁;
又或者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整体中断运行 6 小时以上,或主要功能中断 24 小时以上。
重大事件:
重要系统长时间中断或局部瘫痪,业务处理能力受到极大影响;
数据泄露或篡改对社会和国家安全造成较大影响;
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整体中断运行 1 小时以上,或主要功能中断 3 小时以上。
较大事件:
系统效率明显下降,业务运行受到影响;
重要数据或大量公民个人信息丢失,造成较严重威胁;
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整体中断运行 10 分钟以上,或主要功能中断 30 分钟以上。
一般事件:
虽未达到上述程度,但对国家安全、社会秩序或经济运行造成一定影响的事件。
从“较大事件”开始,企业就必须按照规定强制上报。可以看到,宕机和中断时长是分级的重要标准之一,这正是灾备体系直接发挥作用的地方。
新规对企业的挑战
过去,企业遇到问题时,通常是“先抢修、后上报”。
但新规要求的半小时窗口,几乎不给企业“慢慢摸索”的机会:
● 要快发现:必须有监控和预警。
● 要快判断:必须清楚知道事件属于哪个等级。
● 要快上报:必须准备好标准化的上报模板。
● 要快恢复:必须有灾备体系,确保业务能迅速拉回。
如果企业没有预案,就可能陷入“报得出问题,但解决不了问题”的尴尬。
鼎甲给企业的三点提醒
01、建立清晰的响应流程
责任人、内部通报机制、上报路径要提前定好,避免事件发生时互相推诿。
02、准备好标准化报告模板
新规要求报告内容详细,包括事件经过、处置措施、影响范围、溯源线索等。提前准备好模板,才能在半小时内上报。
03、有效的灾备保障业务连续性
信息泄露考验安全防护,而宕机中断考验的是灾备能力。
如果没有灾备,系统可能要几小时甚至几天才能恢复;
建立有效的灾备演练,确保业务能在几分钟内切换回来,极大降低对客户和监管的影响。
《办法》的出台,提醒企业:仅仅“防守”已远远不够,还必须具备快速响应和业务恢复的能力。鼎甲愿与您携手,把合规要求转化为竞争优势,让您的业务在任何突发情况下都能稳定运行。